在國內,近年勢頭最猛的電視劇題材是什麼?
我認為是刑偵劇。
細細想想,上一波最優秀的刑偵劇,幾乎扎堆一般出現在2000年左右。
一部《12·1槍殺大案》成為當年的收視王炸,隨后《中國刑偵1號案》,丁勇岱的白寶山更是成為國劇中的經典悍匪形象。
再然后,是80后和90后觀眾熟悉的《重案六組》《征服》,在當年那些經典刑偵劇中,像《狂飆》中高啟強之類出圈的反派角色,一點都不少。
只是隨著一些創作者逐漸跑偏,很長時間內,刑偵犯罪題材不再出現在各大電視台的黃金檔,這類題材隨之退出國劇主場。
後來又經歷國劇市場的幾番沉浮,2017年《白夜追兇》的崛起,標志著刑偵劇在網劇市場復活。
之后,《破冰行動》、《掃黑風暴》、《狂飆》等集中在掃黑除惡、緝毒題材的涉案劇接連出現在衛視中,并且播一部爆一部,而《罰罪》等劇也延續著刑偵題材在網劇市場的強勢。
不過,市場還在靜靜等待,闊別十多年首部重新上星的純刑偵劇,它是誰?
3.14,答案揭曉,不僅是上星,更是直接登陸央視八套晚黃金檔——《他是誰》。
果然,大劇還得看央視,也只有央視有這個魄力跟實力,端出這樣真正的大劇。
上次央八推出《狂飆》后,收視就一路開掛,但劇王一直未再現。直到這部《他是誰》,僅僅播1集就收視破一,拿下全國收視率第一,如此迅猛的勢頭,讓觀眾再次看到《狂飆》的收視統治力。
海報上的兩個演員,就兜住了這部刑偵懸疑劇的底。張譯和丁勇岱,剛好,都是刑偵劇老手,一個演過安欣,一個演過白寶山。
再加趙陽、范雷等實力派的加盟,本劇演技含量不輸《狂飆》。
主創團隊同樣來頭不小,監制丁黑+導演鮑成志,去年口碑警察劇《警察榮譽》的兩位導演。
更誘人的,是《他是誰》不僅僅關乎刑偵,關乎懸疑,還用案中案的形式,融入了掃黑除惡。
格局,瞬間就上了一個層次,尺度,也在無形中被拉大。
一口氣在網播平台刷了四集,可以清楚明確地感覺到,這部《他是誰》,與之前所有的刑偵劇都不一樣。
它的主題,它的敘事風格,它的演繹,都讓人忍不住往下追。
那麼,《分界線》會不會像《白夜追兇》那樣,再創一個刑偵劇里程碑?能否在《狂飆》后,再為央視端出一部劇王?甚至為國產刑偵劇再創一個天花板?
一句話概括:張譯演技過分優秀,技壓群雄,劇情節奏快如閃電,情節發展緊張刺激。
故事大幕已經拉開,懸疑感已經浮出水面。
能否破局,不急,咱們慢慢看——
1、刑偵、懸疑、反黑,層層嵌套,開場就期待值拉滿
經典刑偵劇抓人的要義之一,就是節奏要快。
《他是誰》在開局10分鐘,就快速鋪陳了一起橫跨8年時間線的獵奇懸案。
1988年,寧江市,偏僻鄉野。
開場就是驚掉下巴的高能情節——
警方現場勘察后確認:年輕女性被拋尸。
也就是一個神秘兇徒,不僅侵犯了女性受害者,還如同泄憤一樣將姑娘的身體切成尸塊,這就是「88連環殺人案」。
更喪心病狂的是,兇手還將尸塊四處丟棄,很快引起全市人心惶惶,就連工廠里的大爺都知道,一個「割喉狂魔」出現了。
而抓到兇徒的機會,很快到來了。
一個雨夜,男主衛國平和另一位刑警兄弟忽然聽到呼救,迅速一同展開追逐。
衛國平很快找到了在雨中顫抖的被害者聶小雨,脫掉外衣給她披上,可死里逃生的她死死拽住衛國平,衛國平被迫掙脫姑娘,繼續追擊兇手。
廢舊工廠、雨水遮眼,當他再次發現兇徒的痕跡,刑警兄弟已經和兇徒廝打在一起,但就在他循聲追過去的時刻,卻發現兄弟已經在打斗中被兇徒一刀封喉。
兄弟當場血流不止倒地,兇徒趁機遁走,衛國平抱著同事的遺體仰天怒嘯,淚流不止。
我心中驚嘆,這才1集,就已經下線了2個人了?
這節奏,快準狠!
不過,《他是誰》的絕,還不止于此。刑偵罪案,僅僅是故事的第一步。
兇手逃走,調查線索也跟著中斷,這件事從此成為衛國平的一塊心病。
找到他,抓住他,成為他這一生必須做的事,但首先要找出——他是誰?
而第二步掃黑,才剛露出端倪。
「88連環殺人案」一晃4年,兇手仿佛從人間蒸發了一樣。
時間來到1996年,衛國平已經變成了一名成熟的刑警,他接到線報,迅速在菜市場控制住當事人。
然后想要順藤摸瓜,假扮買家查出幕后賣家。
然而就在收線的時候,意外出現了——進入包房一場激烈打斗后,當他被一把槍指著頭才發現,持槍的是四隊隊長宋哲。
好嘛,一個想假扮賣家,一個想假扮買家,自己人正好在行動中撞著正著。
回到警察局,在同一張椅子上換裝,檔案歸檔放同一個柜子,就連座位都是背靠背。
那句話咋說的來著:好尷尬啊!
就這樣,主創在反轉之外又翻了一層,給觀眾一種:你以為你猜到了這是刑偵劇,嘿嘿,我還有后招,其實是這還是一部喜劇。
但也是這場意外,牽出了當地黑惡勢力的一場內斗:當地黑老大聶寶華早就算準了警方已經盯死了這條線,有意坐享其成,等到警方完成抓捕后,再順勢收割交易背后的勢力。
很明顯,他才是真正的大惡,衛國平直接把抓到的人放了,也是為了放長線釣大魚,接下來如何摧毀聶的黑惡勢力,就成了《他是誰》另一個主要的戲劇沖突。
就在這時,又一場暗夜屠殺出現了,一個紅衣女性,在深夜被兇徒擄走,下場戲,已經變成了累累尸骨。
這也是《他是誰》的第三步:推理懸疑。
88年連續作案后,兇手一度沉寂4年,但在1996年,又一則碎尸案出現。
但查案人員很快發現,發現的只是死者的一小部分尸身,大部分尸身在哪兒?
專案小組迅速成立,省犯罪專家吳克(石涼)來到專案組協助調查,但第一次專案組會議上,就與衛國平產生了巨大分歧:衛國平建議首先找到剩下的尸塊。
而吳克的意見是集中力量設卡。
正面頂撞專家之后,衛國平憤而離席,決定獨自帶隊完成尸塊尋找,而第一個目標,就是首次發現尸塊附近的垃圾處理場。
沒人手怎麼辦?三隊5個人,在一片垃圾場的特殊氣息和野雞的襯托下,雄赳赳氣昂昂,像英雄一樣粉墨登場,自己找,「真理往往就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
但就是在這場看上去毫無希望的找尋中,衛國平帶著徒弟潛入下水道,在一片邋遢中又找到了一部分受害者遺體。
也是在尋找中,衛國平獨自發現了一條所有人都沒注意到的線索: 「88連環殺人案」和新的「碎尸案」,其中的很多線索都有很大的關聯,兩起案件很可能是同一個人作案,換句話說,銷聲匿跡四年的兇徒,再度現身了。
這些發現,讓偵破當年的那件舊案成為可能,但當他提出并案處理,卻再度遭到了省專家的堅決反對,理由是條件不成熟,不能因為個人情緒影響了案件調查。
但衛國平的調查一旦開啟,那就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了。
至此,一場貓鼠游戲的局面正式形成:衛國平在明,兇徒在暗。
目標只有一個:找出他是誰。
八年懸案一脈相承,案件嵌套案件,超快的故事節奏,[高·潮]迭起的劇情內容、意想不到的反轉,以及拿捏到位的驚悚和懸疑感,都是《他是誰》最大的優點。
故事講到這里,我已經徹底入戲。
2、八年懸案,3大謎團,折射兩大現實案件,故事開局即[高·潮]
連看4集之后,整個《他是誰》的故事主線浮出水面,雙方的「對決」對位也顯現出來,
劇情的推進方式也顯示出與常規懸疑刑偵劇的不同,常見的方式是以案件為核心,幾集一個完整的案子,然后像書本翻篇一樣,再開啟一個新案。
而這部劇是以張譯飾演的刑警衛國平為核心,敘事以多案并進的方式同步推進,尤其是相隔八年的兩則重案:88連環殺人案+當下的碎尸案,兩案偵破相互關聯,互相影響。
而故事也由此產生了三大謎團:
首先,故事最大的謎團:他是誰?
誰是「88連環殺人案」的真兇?
進入第四集,調查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衛國平的調查方向鎖定了一名醫學院教師,問題是,他真是橫跨八年的真兇嗎?
看這張稚嫩緊張的臉,不像,這不是一個高度殘忍又極其冷靜的連環殺人犯的樣子。
從之前的調查,我們已經發現,這個不露臉的高智商犯罪者的十足邪性,有極高的智商和情緒控制力。
他選擇在雨夜尾隨妙齡女子。在雨水沖刷的街頭,他一次次在得手后瘋狂分尸。
從深夜定點跟蹤再到一刀割喉的流利操作,兇手的心思縝密由此顯現。
而作案后一次次的冷靜碎尸以及多年來重復的碎尸過程,更凸顯其超乎常人的心理素質。
雖不見其人,但角色的那份冷血我們感受到了。
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對手。可如果不是他,那麼他是誰?
《他是誰》的敘事方式,就像帶觀眾做一個順藤摸瓜的游戲,不但要抓住一個個嫌疑人,更難的是辨認一個個嫌疑人。
因為真正的兇手,只有一個。可他到底為什麼4年后又出現了?
衛國平的追查就像一個引子,各種線索隨著追查不斷聚集到一起,最終多線匯聚,產生強懸疑的效果。
還有次一等的謎團:相隔八年的兩則案件,到底是同一個兇手,還是有人在模仿作案?
正如宋哲在專案會上提出的,如果是同一個人作案,為什麼選擇在「88連環殺人案」的同月同日拋尸?是怕警方聯系不到一塊兒去嗎?
還有,預告片有句台詞,「每次一有點進展,就總會有額外的阻力,總感覺背后有人盯著我們。」
能發現,新舊案件背后似乎都與當地的犯罪集團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聯。
那麼聶寶華的犯罪集團到底在背后起什麼作用?這是又一個待解的謎團。
畢竟懸疑劇嘛,沒下最后定論時,一切都可能反轉。
當然,還有其他的坑。
比如,為什麼吳克身為犯罪學專家,屢屢做出錯誤的判斷?和這位警界舉足輕重的人物不斷發生碰撞的衛國平,會不會因此斷送前途……
以及還有一個持續性吊著觀眾胃口的期待:
衛國平該如何查到真兇,幫自己的好兄弟報仇,也解開自己八年的心結?
故事發展到這里,也很容易發現故事中兩則案件的現實參考:故事中的88年連環殺人案顯然讓人想起同樣發生于88年的白銀殺人案,而96年的碎尸案則令人想起了南大醫學院案。
看部劇,觀眾能得到三重刺激。
第一重,是解決接連不斷復雜案件的刺激;
第二重,連接到主線,走的是男主抽絲剝繭逐步接近真相的路數;
第三重,則是虛擬的故事和現實案件之間隱隱的關聯,觀眾仿佛跟隨主角衛國平的腳步,一起完成了一場懸案追蹤。
三重刺激砸下來,加上緊湊的劇情、超快的節奏,任何蛛絲馬跡都不能放過,這是劇集中最隱秘的刺激。
3、八大實力派演員坐鎮,表演精湛,全員演技派,沒一個拉胯的
《他是誰》的主演是張譯,主要配角有趙陽、丁勇岱、俞灝明、劉冠麟、石涼、范雷、齊奎等。主角加配角,8位實力派演員加盟,沒有一個流量明星,全部都是真正的實力派。
4集看下來,每個演員的表現都對味。
第一位,張譯。
其實在《狂飆》播出之前,沒人懷疑張譯的演技。無論是他早期參演《我的團長我的團》、《士兵突擊》,或是演技封神的《雞毛飛上天》,都是標準的演技教科書。
而在《狂飆》之后,本以為張譯會急著證明自己。
但在《他是誰》中,觀眾首先感受到的,反倒是張譯身上的放松。
無論是88年菜鳥的階段,還是八年后成為刑警三隊隊長,張譯的表演都帶著一種咋咋呼呼的喜劇的松弛。
但在這部懸疑劇里面,他的喜劇表現,反而和這部懸疑劇特別契合。
比如他騎著三蹦子摩托警車了,腳蹬點火的那下就太生活了。
如果不是開場即兇案,你甚至會感覺走錯了片場:這不是《警察榮譽2》嗎?
這個設計,恰恰就是張譯表演的的優點。不是讓你一直繃得那麼緊,而是張弛有度。
但是,隨著劇情的變化,角色狀態也發生著變化。
越到后面,觀眾越能發現,張譯在用細節微表情,演出角色陷入執念難以自拔的復雜情感。
專項會上面對省專業的質疑,領導的詰問,他也理直氣壯,碰到不對的就懟,遇到不對的就罵,再不行我走掉自己干。
一個自帶鋒芒,不畏強權的「糙」刑警,就這樣出來了。
尤其是兩場戲,盡見功力:一場是兄弟犧牲,他眼含熱淚,聲音顫抖,將一個警察的崩潰,呈現得細膩動人。觀眾由此就能理解他那句話,「有時候,人死不難,難的是,替死的人活著。」
另一場戲,是案件討論會上,他忍不住情感爆發。
一場戲,就把多年的壓抑、困惑、憤怒,通通演繹出來。
人物這一刻內心的矛盾,全在這場爆發上了。兩個字,絕了!
張譯的表演真實感人,為這部刑偵劇注入了真實的力量,這個故事,觀眾就相信了。
第二位,丁勇岱。
當年的《刑偵一號案》,至今仍是觀眾的經典回憶。
這些年從《跨過鴨綠江》到《人世間》中,丁勇岱可以說全方位展示了自己的演技實力,讓人嘆服。
本劇中他飾演警察局長顧衛東,同時又是男主衛國平的師傅。
看上去演得從容淡定,其實全是戲。
尤其是面對這個讓他不省心的徒弟,專項會上這小子硬懟省專家不說,還動不動暴走,他立刻拍桌子以威嚴的氣場訓斥,帶著一股不容置喙的威嚴感。
但下了會看到徒弟給自己補充發言的小紙條,反應是輕輕一哼,有種老父親拿孩子沒辦法又有點為孩子驕傲的感覺。
到了跟衛國平面對面,則是表面訓斥中又帶著不自覺的維護。他對徒弟是愛,對省領導是敬,對案件是急,雖然被夾在中間卻依然大道直行。
雖然目前還沒有炸裂戲份,但丁勇岱每個動作每個表情都準確無比,不炸裂,不代表他的戲弱。
正相反,我又一次為老戲骨的演技跪了。
第三位,趙陽。
沒錯,就是你,是為真相甘愿賠上職業生涯的「平康白雪」,也是《警察榮譽》里讓人又愛又恨的曹建軍。
但這次,他演的是與連環兇案存在關聯的黑勢力老大聶寶華。
趙陽這個寶藏演員,演正面角色有一套,演反派同樣有一套。
看似西裝革履,但角色眼神卻藏不住霸氣,斯文背后是狠辣。
面對不順從的手下,給對方倒茶之間,從他的眉宇間就能感到一絲寒意。
那皮笑肉不笑的表情和不露聲色的暗示,就能讓觀眾覺得,這個角色,不簡單。
他到底和連環殺人案什麼關系?
在趙陽生動的表演下,這個懸念,只有等大家自己去揭曉了。
第四位,范雷。
這位50歲的中年演員絕對是這部劇的驚喜。
作為國家一級演員,范雷曾在《士兵突擊》中飾演老馬,又在《我的團長我的團》飾演馬大志,但之后的經典角色不多。
這次他飾演的刑警劉順奎,是衛國平的隊副,也是這個倔強的刑警隊長和上級的緩和劑。
面對這位不懂變通,一條路走到黑的上級,他是真正的口嫌體正直。
日常吐槽衛國平做事太倔,但關鍵時刻,絕對是男主最堅實的后盾。
范雷是插科打諢的一把好手,每一個表情都很鮮活有趣,一本正經的幫會議現場暴走的衛國平補鍋,一句「保證完成任務」背后,是對隊長滿滿的愛。
觀眾看到他就明白為什麼衛國平這個不定時炸彈能在刑警隊長的位置上干到現在,因為有他這個默契的減壓閥。
張譯和范雷的默契度依舊拉滿,看他倆互懟我就開心。這個角色,找范雷實在太對了。
第五位,陳雨鍶。
作為陳思誠旗下藝人,在陳思誠監制的《誤殺》《唐人街探案》亮相后,
這位95后小花終于憑在網劇版《唐探》中齙牙妹的角色讓觀眾記住。
本劇中她飾演的是連環殺人案的幸存者聶小雨,同時又是黑老大聶寶華的妹妹,被男主救下后死咬住男主不放。
一場找黑社會要人的霸氣戲演得不錯,但和張譯的CP感確實不太夠,姑娘還有時間,希望接下來努力。
接下來我期待的還有飾演斯文敗類的俞灝明,預告片從張揚的扮相到嘴角上揚的輕浮表情,都讓他自動進入「兇手候選」行列。
其他主演表演也都不俗。
齊奎飾演的四隊隊長和張譯的互動,竟然出奇地好磕。
飾演省專家的石涼干凈利落的行事風格和恰到好處的演技,也讓老刑警的形象呼之欲出,他和張譯針尖對麥芒的對手戲太有看頭了。
有了這群好演員,劇集就有了最大的底氣。
4、首播收視破1,又是一部刑偵劇「王炸」,還不是該劇最厲害的
《他是誰》顯然不是一部尋常的刑偵懸疑劇。
前四集該劇的風格是驚悚中帶著懸疑,懸疑中帶著笑點,笑點中帶著滿滿的劇情張力,可以說是懸疑、刑偵、喜劇、動作兼而有之。
給觀眾印象最深的,首先是劇集強烈的年代感。八九十年代的街景基本復制出來了,橄欖綠色的公安警服質感十足,觀眾很容易就隨著鏡頭回到那個年代。
《他是誰》一共24集。
雖然案件不多,但節奏緊湊,不注水。
在影像質感上,對觀眾而言也是一種享受。
很多鏡頭的設計非常考究,也就是所謂的「電影感」。
鏡頭語言傳遞信息,用調度渲染氣氛。
尤其是利用光影的變化,從而營造出懸疑和驚悚的氛圍。每次雨夜出現,我也跟著被鏡頭跟蹤的女性心頭一緊,不寒而栗。
第三集有場男主帶隊追緝疑犯的長鏡頭。
攝影機從甩尾而過的兇犯起幅,前推穿越工廠舊址,接著橫移、俯拍、推進至爬上舊樓樓頂,試圖從腳架爬下脫身的嫌犯。
在警隊視角和嫌犯視角來回穿梭一番后,前推、仰拍、升至高空,最終落幅在從腳架跌落的嫌犯……
綜合多種運鏡方式,全面提高了警匪追逐的刺激度,不能說嘆為觀止,至少賞心悅目。
這還不算是最上乘的。
最難的是,從前4集就能感受到,懸疑,刑偵,反黑,三種類型兼有。
眾所周知,這三種類型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想要拍好其中一個都絕非易事。
「懸疑」考驗氛圍感,「刑偵」考驗劇本和鏡頭,「反黑」考驗角色和深度。
《他是誰》把它們完美融合在一起。
2017年的《白夜追兇》后,觀眾已經很久沒看過如此淋漓酣暢的刑偵懸疑大劇。
尤其是這兩年,越來越多的懸疑劇,更偏向社會派、現實主義。
真正更注重作案手法、刑偵推理的本格派變少了。
這或許也是大家更期待《他是誰》的隱形原因:我們太渴血統純正的刑偵懸疑劇了。
前四集沒有讓觀眾失望,罪案和偵緝的大幕也正徐徐拉開。
他到底是誰?張譯的角色如何抓到他?這屆刑偵劇的創作者們如何再一次摸著石頭過河,拍出獨屬于當下時代的刑偵懸疑劇經典?
一切的一切,看下去,就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