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立場,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起來天經地義的事情,易地而處,可能看起來並不那麼順眼。
不同的立場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東西,真正成熟的人往往都懂得換位思考,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優秀的人對誰都尊重。
經常聽到有人在說:「和三觀不同的人在一起,實在是太累了!」
看別人不順眼,本質來源於不認同。
心中有風景,眼前無是非。眼中所見之物,其實是內心之物。
當總是看別人不順眼,覺得別人全身都是缺點時,這些缺點也存在於自己身上。
真正優秀的人,從不對他人的生活指手劃腳。
他們獲得尊重的方法不是去駁倒誰、戰勝誰,而是用尊重換取尊重,以自由交換自由。修養就是一種自在。給他人自在,給自己方便。
多姿多彩,才是世界的本質。
萬千世界,無奇不有,勾勒出了豐富多彩的模樣。
須知參差多態,才是幸福的本源。
如果天空永遠只是藍色,我們便無法看到絢麗多彩的黃昏和晚霞;
如果所有花朵都只有一個顏色,我們便看不到姹紫嫣紅的春天;
如果所有人都一個樣,那這個世界該有多無趣?
世間唯一保持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保持多樣而共存。
看別人不順眼,本質來源於不認同,即觀點或意見的相左。
其實,大多數事情本無絕對的對錯之分,每個人的認知都來源於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和體驗。
把自己的價值觀當唯一,甚至固執地要求別人按照自己的標準行事,只要跟自己不同,便看不慣,這是狹隘和局限。
正如,在正常人的認知裡,一年有四季,眾所周知。
可蚱蜢春生秋死,一生只經過三季,從沒見過冬天,在蚱蜢的認知系統裡,一年也只有三季。
我們諷刺別人:「見識短,不跟小人計較。」
但反過來想想,是不是自己眼光狹隘而不自知呢?
越成熟理智的人,越能看到世間萬物的多面性,便越能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差異性。
心中有風景,眼前無是非。眼中所見之物,其實是內心之物。
當總是看別人不順眼,覺得別人全身都是缺點時,這些缺點也存在於這人身上。
這在心理學上叫 「投射效應」。
有什麼樣的心境,就會看到什麼樣的人和事。
眼裡有光,目光所及皆是美意;內心無花,似錦繁花與荒蕪無差。
當一個人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慣時,就該審視一下自己,是否將生活過多的關注點放到了他人身上?
將自身的價值感寄託在別人的行為和看法上,不就等同於將幸福放在別人的手上嗎?
看不慣他人,覺得無法理解他人,甚至因此看低別人,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優越感,隨時都可能崩塌。
因為在產生優越感的那一刻,就已經暴露了自己的短板。
人的滿足感最可靠的應該來自於內心的豐盈。若是心中有風景,懂得不斷擴展自己的眼界,擁有百態的心境,便能看到百變的風景,眼前自然無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