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問過自己,我是誰?我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扮演著什麼角色?
你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環境,你身上有哪些氣質?你的氣質是大家都有的,還是你獨有的,你是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還是令人敬而遠之的人呢?如果你有各種生活、工作上的疑問,那麼可以和老餘一起,學習古今文化、管理知識、識人辨人的各種訣竅。今天的文章,開始...
不要讓你的善良太廉價,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善良以待。
有人說,人的一生很長,長到,會遇到很多事,遇見很多人。
但是,人的一生也很短,短到,還沒來得及好好相處,就咫尺天涯。
半生已過,歷盡繁華,才發現,人到中年,有些人認識就好,不必深交。
如若遇到這三種人,不要多說一句話,轉身離開就好。
最近,天津大學有一名教授因為弄虛作假而被處理。
這件事情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
教授不但學術造假,還教學生如何造假,幫助自己女兒作假。
最終被一名已經畢業的學生,用一百多頁的舉報信給端了。
這名教授多年經營下來,最終非但被學校解聘,還落了個臭名遠揚的下場,正應了那句話:「儘量不要做不該做的事,如果做了,就不要存任何僥倖心理。」
無規矩不成方圓。
規矩是一種約束,約束彼此,同時也在保護彼此。
世間事,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一旦決定不守規矩,就要承擔不守規矩的代價。
人之交友,擇善而從之。
歲月這把篩子,在幾十年風雨中,幫我們篩乾淨每個人的人品,守規矩與不守規矩,看得一清二楚。
往後的生活中,遠離那些不守規矩的人,才不至於在懲罰來到時,殃及自身。
人與人的相處,就像是寒冬裡的刺蝟,離得太遠,彼此受涼,靠得太近,容易紮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些刺,那是保持距離的量度。
正如三毛說:「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與不懂「刺蝟」分寸的人相處,往往會讓我們為難,讓彼此難堪。
最好的分寸是恰到好處,最壞的分寸是彼此為難。一旦過了界限,只會惹人不快,鬧得不歡而散。
願我們今後的生活中,遠離不懂分寸,愛紮人的人,多與那些雖然有刺,卻懂得克制的朋友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