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中有不少人,辛辛苦苦大半輩子卻仍舊是碌碌無為,也有很多人功成名就,成為大家都羡慕的對象。那麼這些成功人士,是在智商比我們普通人高很多嗎?其實並沒有。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國藩,他的成就可以說是很大了,那麼他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除了他的嚴於律己之外,就是他有著十分厲害的識人能力。
正所謂獨木不成林,我們每個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是辦不成大事的。就像是我們蓋房子一樣,如果僅靠自己一個人,是很難蓋起一座大樓的。而若是有其他人協助,那就會簡單很多了。而正確識人是很重要的,只有瞭解這個人的本質,才能推斷出這個人是否能夠擔當大任,是否能夠成為朋友,並加以利用這個人的優點和缺點,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在如今的社會中,許多的領導正是因為不能人盡其才才導致公司效率低下,效益也低下。足以見得正確識人的重要性了,那麼,如何才能夠正確識人呢?
曾國藩總結四法:
講信用,無官氣,有條理,少大話。
僅僅12個字,今天看來也極有道理。
01
講信用
人格就像黃金,純度越高,層次越高。
守信,是最有價值的人格魅力。
這世上從來不缺聰明的人,缺的是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的靠譜。
有些人雖才華滿腹,但常空許諾言,甜言蜜語哄著人,實際行動沒幾分。
與守信的人相處,無需猜疑顧慮,不用提心吊膽,格外讓人安心。
戰國時期魏國的國君魏文侯,是魏國百年霸業的開創者。
這位歷史上有名的賢君,吸引天下有才之人主動聚攏在他周圍,引領魏國走向強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處事重信,「得譽于諸侯」。
他深知,說話算話才是做人的金字招牌。
《魏文侯期獵》中記載了這麼一件小事。
有次,魏文侯與眾臣約好一起行圍打獵,大家都如約而至,不料天降大雨。
有人提議乾脆去聽雨喝酒作樂,改日再去打獵。
魏文侯應許了群臣,自己卻準備動身去圍場。
隨從不解,上前詢問。
魏文侯說:「我和守林人約好要去打獵,如今又不去了,當然要去與他解約,不然他還在那等著我們呢。」
隨從說:「這等小事,何勞您親自跑一趟呢,派個下人去不就行了。」
但魏文侯嚴詞道:「這是我與守林人之間的約定,我言出未行,又怎能叫他人代勞?」
說完他翻身上馬,親自去守林人那裡解釋了爽約的原因。
開口相約,最為簡單。但對許諾之言,能做到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才真正有一顆對他人負責的心。
守信的人,事有歸著,有始有終,坦坦蕩蕩。
不苟且,不敷衍,不糊弄,不辜負。
在任何時代,這都是最稀缺的靠譜品質。
所以,交友之道,不能光聽他說了什麼,更要看他說了做不做。
聽其言,觀其行,才能真正看透一個人。
02
無官氣
一個人的可貴,不在於身份多高,而在於是否懷著平常心謙遜待人。
曾國藩曾多次提到,真正的人才,是「 有操守而無官氣」的。
有人一朝得勢,就尋找一切機會展示自己的不一樣,從而獲得優越感。
更甚者,大擺架子,獨斷專行,認不清現實,聽不進別人意見。
晃得太凶,必會翻船。
真正的上等人,從不將自己局限在所謂「身份」裡。
他們追求格局更大的天地,並始終保持平和的心,尊重他人,平易近人。
大唐盛世,在位居高官的人中,最沒有官氣的,就是婁師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