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幽默,經常會給人以內向、死板的印象,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化解尷尬、處理焦慮的能力也較弱,變通能力、抗壓能力、覺察力也會比其他外向、風趣幽默的人低,久而久之,便成了別人口中的「話題終結者」。
在社交場合上,你有沒有非常羡慕那些說話談笑風生的人呢?
他們很輕易就說出一些搞笑的話語,讓旁人忍俊不禁;不管身處什麼樣的情況,一兩句話就能夠活躍當下的氣氛,讓大家瞬間放鬆下來。
「人在什麼情形下會被逗笑」這件事一點也不複雜,逗笑別人有三個說話密碼,或者你稱為幽默的三大原理也行,早就被從業者們概括出來了,它們就是:
密碼一:意外感。
密碼二:優越感。
密碼三:壓力釋放。
這相當於人意識裡的三個笑穴,只要說話的人觸發任何一個,聽的人就會笑。
幽默密碼一:意外感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康得這樣解釋幽默:「從期待到期待落空的突然轉換」。
幽默的產生最常見的情形就是:你原來的預期被打破,表達者在表達中呈現出乎你意料的轉折和邏輯,你就會覺得非常好笑。
舉一個例子。
雖然屬於俗得不得了的屎尿屁段子,但是真的成功地讓我抱著手機笑了好久。這裡就是典型的打破預期,女生說「撒泡尿,洗臉,刷牙,煮面」,常規思路下的理解是:女生昨晚沒做什麼特別的事,就是常規的煮宵夜、洗漱和上廁所這些睡前流程。
可是男生不走尋常路地理解為,「撒泡尿」是後面步驟的準備環節,問了句「你家停水了?」
完全打破了我們的預期,出乎我們的意料,所以我們就笑了。
再舉一個經典的例子。
大家應該都看過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吧,主角因為麻煩被迫穿著髒兮兮的衣服去面試,這影響了面試官對他的第一印象。但幾輪問答考核中,他的表現還不錯。面試的最後,主考官問了他一個問題:「如果有個人連襯衫都沒穿就跑來參加面試,你會怎麼想?如果我最後還錄用了這個人,你又會怎麼想?主角克裡斯回答:「那他穿的褲子一定非常考究。」再一次把主考官逗笑,用幽默化解了自己的尷尬處境,同時展現出自己聰明、反應快的優點。因為一般人遇到這樣的問題,可能會很著急地去找補,強調自己的優點和優勢,解釋自己的無奈和不得已,比如「我不是故意的,我是真的碰到事了」之類的,來爭取面試被通過。
這是常規思路,而克裡斯不直接回答襯衫的問題,反而是輕描淡寫地說起了「褲子」。
這就是意外感帶來的幽默感。
幽默密碼二:優越感
這個理論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
這個理論認為,一個幽默的情境中,總有一個優勝者和一個失敗者,笑就是突然意識到自己比別人優越時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