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脈不在別人身上,而是藏在你自己身上。
用人情交換朋友,只是暫時的。
用實力吸引朋友,才是長久的。
人脈確實是一筆資源,但如果你不行,認識誰也沒用。
很多時候,人都是自己成就自己的,哪怕有人在背後助力,如果自身沒有一定的硬實力,背後的助力再大也沒用。
這是我迫不及待想說的一句話。
之所以有如此感慨,源于昨天聽朋友談起的一件事,就以張大和張二來稱呼我接下來的要講的故事。
三十來歲的張大事業有成,經營著幾家公司,年入幾百萬。
張二是張大的弟弟,雖年齡相仿,但境遇卻天差地別,在外地混了多年,仍一事無成。
後來,張二也回到了老家發展,在哥哥張大的幫助下開了家飯館,可不到兩年就關門大吉。
自己創業宣告失敗後,張二來到張大的公司上班。作為大哥,張大有心幫襯這個親弟弟,給他足夠多的資源和機會,希望他能幹出點成績出來,但張二卻一次次搞砸,表現平庸。
最後,張大只好給他在公司裡安個閒職,每月拿固定的工資。雖然工資待遇還不錯,但要想掙大錢卻很難。
沒有硬實力,認識誰都沒用
實際上,現實生活中像這種帶不動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人擁有上佳的資源和助力,有機會改寫人生,但最後卻難以抓住。
原因在哪?
往往只有一個:實力不濟。
01
實力不夠,人脈就會大打折扣
我從來不否定人脈關係之于一個人成長和發展的價值。坦白講,當你有一定的社會閱歷以後,我相信你一定會深知關係的重要性。
很多時候,關係硬不硬對某件事的成功能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舉個小例子:
張三想拿下某公司的一筆訂單,前前後後已經跟進了幾個月,可謂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得到了合作的機會,但眼瞅著合同即將敲定,卻不想被後介入才沒幾天的李四輕輕鬆松給截胡了。
李四憑什麼能順利搶走訂單?
因為他和這家公司的某個重要領導是親戚,找到了對方,這領導一句話決定了合作對象。
既然給誰做都是做,那為什麼不給自己家裡人、熟悉的人做呢?這就是關係社會的邏輯。
實際上,職場上的很多商業合作、職位晉升等等,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規范公正,實力並不是唯一且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其背後往往都是關係使然。
只要關係到位,即使實力稍微差一點,得到的機會也依然比較大。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花很大的精力去經營人脈關係的原因。
沒有硬實力,認識誰都沒用
但是,值得一提且應該得到很多人重視的一點是:如果實力不夠,那麼你苦心經營的人脈就會大打折扣。
雖然李四憑藉親戚關係拿到了這筆訂單,但他如果想與這家公司保持長期的合作,就得有一個前提:將事情做好。
如果他沒辦法將這筆訂單完成好,那麼即使有親戚這層關係作為助力,他也難以再得到合作的機會,至少說是比較難了。
所以,我常在文章裡講,任何時候都別放棄提升自身的實力,在成長和強大這件事上千萬別鬆懈。
尤其是對於年輕人而言,不要總是想著混圈子、經營關係人脈,不要在本該用力成長的年紀活的那麼油膩且功利。如果你能力不夠,實力不濟,那麼你苦心經營的關係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你不行,認識誰都不行。
02
內修,是永恆的主題
有句話說是這麼說的:
不要去追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去種草,待到春暖花開的時候,就會有一群駿馬過來任你挑選。
這句話意思和「鮮花盛開,蝴蝶自來」的道理是一樣的。就是說,你只有具備一定的實力和吸引力,想要的東西才會更容易得到。
人脈其實也是如此,如果你自身的實力足夠強大出色的話,那麼你所憧憬的那種高品質的人脈和圈子是很容易就可以搭建出來的。
反之亦然!
所以,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內修、自我提升和成長,這是人生永恆的主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懈怠。